发布日期:2021-07-22
浏览次数:15次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对开展的贝类人工育苗情况进行现场测试。测试专家组由来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的3位专家组成。
依托南海所热带中心建设的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三亚综合试验站,半年来对收集到的广东湛江合浦珠母贝亲贝76只(♀40♂36)和项目组培育的合浦珠母贝F3代亲贝89只(♀41♂48),进行了不同地理种群(湛江♀×F3♂,湛江♂×F3♀)的杂交研究,获得杂交浮游幼虫6000万粒,经过近80天的培育(关键饵料是湛江叉鞭金藻),获得杂交的合浦珠母贝苗。“棕带仙女蛤人工育苗研究”项目组收集到三亚和陵水的棕带仙女蛤(俗称红沙包螺)120只(♀62♂58),经阴干诱导催产,先后获得浮游幼虫2000万粒。
在陵水基地,测试专家组听取了热带中心关于贝类人工育苗情况的汇报,现场进行了随机抽样测试和计数。结果显示,热带中心培育出杂交的合浦珠母贝苗280万粒,壳长2.0~4.8 mm;培育出1.0~1.5mm的棕带仙女蛤苗25.6万粒,另有幼虫800万粒。通过测试后,180万粒杂交的合浦珠母贝苗近期将运送到广西进行养殖试验,另外100万粒将运送到三沙开展深海增殖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1-07-22
浏览次数:15次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对开展的贝类人工育苗情况进行现场测试。测试专家组由来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的3位专家组成。
依托南海所热带中心建设的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三亚综合试验站,半年来对收集到的广东湛江合浦珠母贝亲贝76只(♀40♂36)和项目组培育的合浦珠母贝F3代亲贝89只(♀41♂48),进行了不同地理种群(湛江♀×F3♂,湛江♂×F3♀)的杂交研究,获得杂交浮游幼虫6000万粒,经过近80天的培育(关键饵料是湛江叉鞭金藻),获得杂交的合浦珠母贝苗。“棕带仙女蛤人工育苗研究”项目组收集到三亚和陵水的棕带仙女蛤(俗称红沙包螺)120只(♀62♂58),经阴干诱导催产,先后获得浮游幼虫2000万粒。
在陵水基地,测试专家组听取了热带中心关于贝类人工育苗情况的汇报,现场进行了随机抽样测试和计数。结果显示,热带中心培育出杂交的合浦珠母贝苗280万粒,壳长2.0~4.8 mm;培育出1.0~1.5mm的棕带仙女蛤苗25.6万粒,另有幼虫800万粒。通过测试后,180万粒杂交的合浦珠母贝苗近期将运送到广西进行养殖试验,另外100万粒将运送到三沙开展深海增殖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